水稻一直以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何点稻成“金”,挖掘稻壳小小身体里的巨大能量,吉电股份有着独特的解决办法。在长江下游,有这样一个现象,粮食加工厂里稻壳像一座座小山似的整齐堆放在一边。某加工厂负责人李大哥笑着说道:“别看这稻壳不起眼,吉电股份来了以后这可是宝贝,他们回收这个,一年我们能多赚不少钱呢!” (资料图片) 仓库中整齐摆放的压缩稻壳方包。 2022年,吉电股份的建设者们将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的触角延伸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他们依托生物质热碳联产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质综合利用、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等工程。“在当地,这些稻壳每次加工后就会被当作垃圾扔掉,可在我们眼里,这些可都是宝贵的财富。”吉电股份二道江发电公司总经理冯志波说道,吉电股份在这投资兴业,致力于打造“承上启下”的生物质循环示范产业链,上接当地农业,减少废弃物的燃烧,下联当地生产企业,为有需求企业提供可靠蒸汽,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生物质的就地增值,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稻壳(左)经过反应后转化为生物炭(右)。 2022年12月,年供应工业蒸汽12万吨的吉电股份马鞍山蒙牛五期热碳联产项目正式投产。据介绍,项目安装两台9吨/小时生物质热碳联产锅炉,主要燃料为水稻稻壳,全部来源于当地农户,每年可消耗生物质超3万吨。这让原本的农业废弃物摇身一变,找到了新的职业。 马鞍山明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全景。 来到马鞍山蒙牛五期热碳联产项目,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厂房上“自主创新、零碳科技”八个大字。缘何“创新”?“以往都是通过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或供汽,烟气污染物的净化成本比较高。而我们采用的生物质气化燃烧技术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并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负责人朴永哲表示。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高温把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和生物炭,将稻壳输送到特定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再经过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生物质专用天然气锅炉产出蒸汽,最后按照用户所需蒸汽压力和温度的要求通过热网输送至用能车间。 生物质移动气化床设备。 “看,那个像针管形状的就是我们的生物质移动气化床设备。”项目负责人朴永哲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反应容器,“在这个过程中,稻壳反应后留下的剩余物,就是生物炭。与传统技术相比,生物质气化燃烧技术设备自动化水平较高,产气率相对较高,燃气能量转换率、稻壳综合利用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目前,我们设备的能耗、水耗、物耗指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吉电股份眼里,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则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流。项目以蒸汽和生物炭为主要生产产品,可实现工业蒸汽、散煤替代、清洁供暖与生物质综合利用等多应用场景,有效替代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离田能源化消纳,减少大气污染。其中,生物炭既可以作为冶金行业的保温材料,又可作为肥料应用于土壤固碳,可有效增加20%的农业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吉电股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项目使用的稻壳全部来源于当地农户,并提供部分岗位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与当地农户共享绿色发展“红利”;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建材、建筑、地板、节能、环保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快速、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